湖南师范大学自考网

位置:湖南师范大学自考网 > 2023年自考试卷 > 新闻评论写作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2023年4月自学考试历年题目试卷

新闻评论写作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2023年4月自学考试历年题目试卷

整编:湖南师范大学自考  时间:2024-02-17 21:55

2023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自考试卷题目解析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评论是在

  A.“用事实说话”B.“说事实的话”

  C.“客观呈现事实”D.“把事实和观点分开”
 

  2.先假设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以该观点作为前提进行推导,推导出的结果却是一个错误的结论,由此使对方观点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从而证明对方观点是错误的,我们把这种论证方法叫做

  A.反证法

  B.归谬法

  C.喻证法

  D.引证法
 

  3.电视台记者或主持人在进行现场直播评论的过程中,需高度重视和突出的要点是

  A.我在现场

  B.“画外音”评论 C.安排镜头

  D.剪辑画面
 

  4.20世纪20年代初,《世界报》等纽约报纸率先在本报社论版对页另设一个评论版,设置各种专栏,刊登由本报最出色的写手、辛迪加专栏作者和社会名人撰写的评论文章,把这个评论版称之为

  A.“辛迪加专栏”B.“国际时事评论”

  C.“第四号社论”D.“社论版对页”
 

  5.时评在近代报坛的出现和风行,离不开《时报》的创办人及其主笔。该报创办人是

  A.戈公振

  B.王韬

  C.黄远生

  D.获楚青
 

  6.在国内,沙龙式电视评论节目初创期的代表是

  A.《实话实说》

  B.《新闻调查》

  C.《焦点访谈》

  D.《新闻纵横》
 

  7.中国报纸专栏评论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1898年12月23日,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这份旬报上开设了

  A.《国闻短评》专栏B.《鼓吹录》专栏

  C.《小言论》专栏D.《自由谈》专栏
 

  8.1985年8月9日,最早以两个人对话的方式播出评论的是

  A.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B.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市长换锅的启示》

  C.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改善中越关系的根本办法》

  D.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的《和平的赛场需要更宽广的民族胸怀》
 

  9.广播传播的是声音符号。下面不在声音符号系统之列的是

  A.有声语言

  B.音响

  C.音乐

  D.文字
 

  10.不管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如何变化,在新闻评论中总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论点

  B.论据

  C.论证

  D.论理
 

  11.1998年,湖南卫视一改以往的节目编播风格,采用了“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娱乐化”的编播理念,开创了我国“说新闻”播报语态的先河。这个节目是

  A.《晚间新闻》B.《南京零距离》

  C.《新闻1+1》D.《锵锵三人行》
 

  12.梳理短评(时评)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时就会发现,“戊戌变法”时期在报纸上唱主角的是

  A.短评

  B.政论

  C.杂文

  D.编者按语
 

  13.2014年11月8日人民网的评论标题《“良心药”变“黑心药”让人揪心》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粘连

  C.借代

  D.双关
 

  14.1946年6月,标志着我国人民广播的评论节目开始起步的是由新华社开办的

  A.《广播评论》B.《新闻纵横》

  C.《特别声音》D.《央广夜新闻》
 

  15.依据具体事实论据,从它们各自的特征中找到共性的东西,由此得出一般性的认识和结论的逻辑推理形式称之为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

  D.引证推理
 

  16.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一种抒情、联想和议论性文字,我们将其称之为

  A.文前按语

  B.文中按语

  C.注释按语

  D.编后
 

  17.“它的特点是更直接更迅速的反映社会上的日常事变”,这句话可谓是一语中的,道明了杂文的特点。说这句话的人是

  A.鲁迅

  B.瞿秋白

  C.梁启超

  D.赵超构
 

  18.依据新闻评论作者的身份划分,下列由非专职人员撰写的评论是

  A.述评

  B.编后

  C.时评

  D.社论
 

  19.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所进行的报道和评述,我们将其称之为

  A.形势述评

  B.事件述评

  C.思想述评

  D.工作述评
 

  20.下面属于署名电视新闻评论的是

  A.本台评论

  B.本台评论员

  C.编后话

  D.电视新闻述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湖南自考

  21.新闻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是

  A.题文一致B.多用复题

  C.意向鲜明D.言简意赅

  E.生动引人
 

  22.媒体在确定新闻评论选题时要强调“三贴近”,它指的是

  A.贴近政治B.贴近实际

  C.贴近经济D.贴近生活

  E.贴近群众
 

  23.根据不同介质新闻媒体评论的特点,可将其划分为纸质媒介评论、电子媒介评论、网络和新媒体评论。网络和新媒体评论可细分为

  A.网络评论B.博客评论

  C.微博评论D.微信评论

  E.电商评论
 

  24.“五四”时期,不仅报刊获得了大发展,空前活跃的思想还为报纸副刊上评论专栏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颇有影响的四大著名副刊有

  A.北京《晨报》的副刊《晨报副镌》B.北京《京报》的副刊《京报副刊》

  C.上海《申报》的副刊《自由谈》D.上海《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

  E.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
 

  25.新闻述评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

  A.评述结合,以评为本B.尊重事实,隐藏观点

  C.由述而评,以评驭述D.客观呈现,评述不分

  E.述中有评,评中有述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湖南自考

  26.《人民日报·今日谈》

  27.张季鸾

  28.听众微博热议

  29.门户网站评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湖南自考

  30.为加强评论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思想性,当前的广播媒体通常采用的评论方式有哪些?

  31.简答新闻评论的“开门见山,引出论题”的具体写作方式。

  32.新闻谈话节目与口播评论、音响评论相比,有哪些明显的不同之处?

  33.简答论点与观点之间的差别。
 

  五、分析与探作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4小题14分,第35小题20分,共34分。                       湖南自考

  34.分析题:根据新闻评论写作原理,分析下面作品的写作特点。(400字左右)(14分)

  贫穷不可怕,就怕“不怕穷”

  施维

  在基层采访时,经常会听到扶贫干部们说:“我们不怕苦、不怕累,就怕贫困群众‘不怕穷’,你哪怕有千斤的力气也使不出来。”在日前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脱贫攻坚工作专题询问的联组会议上,汪洋副总理也指出,“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其中有一些贫困群众‘不怕穷’,也就是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

  出去打工,嫌离家太远;易地搬迁,怕不适应断环境;发展产业,又担心学不会新技术……脱贫进入攻坚阶段,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他们有的是因惰生怠,虽想脱贯却又不愿付出,“蹲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廉”;有的则是因忧生饰,并不是不勤劳、也不是等靠要,只是对因有生活的麻木与顺从,以及对于未来变迁的种种不确定,使他们宁愿守着穷摊子,也不敢开启新的生活。相对于前者来说,这种“不怕穷”的现象更顾园也更棘手。

  我们常说穷则思变,但很多时候,却是人穷目障、家贫志短。贫穷,尤其是长期的、深度的贫困,不仅会造成生活上的困顿与窘迫,还会逃蔽人们的视野、禁铜人们的思想、打压人们的信心,使他们不敢改变、不愿改变。在他们看来,未知的生活虽然美好,但却伴随着巨大的挑战,眼下的生活即便贫困,但总是自己能抓得住的现在。毕竟温饱不成问题,这么多年都已习惯了,若要一朝改变,无论是个人能力、思想观念还是传统的习俗都会成为巨大障碍。

  国家统计局近期对云南八个市州“直过民族”贫困村进行调查,59.5%的受访者对当前生活表示满意,35.2%表示一般,只有5.3%的表示不满意。如此贫困的生活,却有一半以上群众感到满意,令人忧虑。这虽是云南一地的调查,其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面上的问题。脱贫说到底是贫困群众自己的事情,如果他们的积极性不能有效调动起来,如果就连改变命运最基本的渴望都没有,那单靠外力的帮助恐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他们对当前生活表示满意,自己都“不怕穷”,我们为什么还要授入郡么多人力物力非要带领他们脱贫呢?

  首先,从大处来看,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关系到“两个百年”目标,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摔队,这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其次,人们在调研中也发现,越是在贫困程度深的地区,“不怕穷”的问题越是突出,虽然基本能实现温饱无虞,但是他们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依然令人触目,即便是出于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也不能坐视不理。如何提升他们的生存质量,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必频要有强有力的国家行动和外力介入。

  更重要的是,这些贫困群众所谓的“不怕穷”不是真的不怕穷,其实更是“穷怕了”的表现;他们也不是不想脱贫,而是没有能力或者担心去应对未知的挑战。这本身也是深度贫困造成的后遗症,是因为发展的不平衡、分配的不公平导致的结果。如果仅仅因为他们自己安于现状、不想改变,就默认、放任甚至接受这种结果,这绝对不是对他们的善意和尊重,更不是有担当、负责任的态度。

  需要看到,在“不怕穷”的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因素、地域因素,文化的使然、能力的制约、观念的禁钢等等,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的“不怕穷”,试着理解他们的“不敢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对话和引导,从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想办法、出政策,一步步调动他们脱贫的期待和热情。绝不能因为自己的出发点是为群众好,绝不能因为脱贫任务急、考核要求重,就搞强迫命令,“遥”着贫困群众脱贫,或是一味地给钱给物,只求眼下过关。

  换个角度来看,“不怕穷”的现象,是挑战也是鞭策,这对脱贫攻坚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去考量脱贫的意义与内涵。治理贫团,不只是从物质上改善他们的生活,更是从精神上为其建设一个更丰满的家因。于此,我们既要立足当下,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采取综合措施、加大脱贫攻坚的力度,努力在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上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并确保到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既定目标;更要

  着眼长远,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以久久为功的韧性,夯实基础、授人以渔,真正从源头和渠道上阻断贫围的代际传递,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农民日报》2017年9月13日
 

  35.操作题:就下面材料写一篇论坛型专栏评论,题目自拟。(1000字左右)(20分)

  本报讯 一边是政府部门一个月内连下6份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一边却是违法别整项目还是“老样子”,甚至还有新的违建野蛮生长。这是《工人日报》记者日前在河南装阳市采访时了解到的该城市发展中的尴尬一幕。

  今年2月中旬,郑州荥阳市住建局城建监察大队在对辖区内建设项目进行排查时发现,位于该市丁店水库库区西侧的碧桂因万山湖壹号项目在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拖工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始施工,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随即对其下达了停工通知书,要求其主即停止违法行为,并接受调查处理。

  然而,让当地住建部门意外的是,涉嫌违法的项目开发商在接到通知书后却无动于衰。此后,住建部门又在2月20日、2月23日、3月8日、3月9日、3月14日先后5次下达停工通知书,并多次到现场执法,但该项目依旧没有任何停工迹象。

  “城建监察大队最近还到项目上督察过。”3月21日,荥阳市住建局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这个项目没有相关手续,肯定是违法施工。”

  而6张“停工通知书”没有管住一个违法别墅项目,也让附近屡次举报该项目违法的冯村村民感到失望。按照村民的理解,下发停工通知书后,如果继续违法施工,执法部门完全可依法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多种强制措施。但记者日前在万山湖壹号项目施工现场看到,目前这个建在水库边的项目,多栋楼体都已经建出地面,大型机械设备则在工地上热火朝天地开动。

  当地村民小冯质疑道:“发通知书虽然不是不作为,但却是一种假作为,有关部门其实是在敷衍执法。一旦上面追查问题,他们就可以说已下发了停工通知,推脱掉自己的责任。”

  “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包括正确履职和充分履职,光走过场而不注重实际效果也是行政不作为。偏若治理违建无实效,下再多“停工通知书”,都无法说明监管执法部门充分履职。”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律师余超说,下发停工通知书后,如继续违法施工,执法部门完全可依据《行政强制法》《城乡规划法》《建筑法》等法律授权,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如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

  在余超看来,法律需要长出“牙齿”,仅仅只是下发“停工通知书”,而不能采取有效的强制措施,有可能导致更多违法别墅项目的出现。

  选自《工人日报》2017年03月27日

湖南师范大学自考相关文章
湖南师大自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