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自考网

位置:湖南师范大学自考网 > 考试技巧 > 湖南自学考试大学语文专升本04729考试科目知识点章节练习题

湖南自学考试大学语文专升本04729考试科目知识点章节练习题

整编:湖南师范大学自考  时间:2022-02-10 12:15

  湖南自学考试大学语文专升本04729考试科目知识点章节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A)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B.勿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

  D.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2.作者认为“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观点(A)

  A.不正确

  B.有一定合理之处

  C.完全对

  D.有争议
 

  3.《容忍与自由》一文的作者是(B)

  A.朱光潜

  B.胡适

  C.蔡元培

  D.陈独秀
 

  4.根据《容忍与自由》中的观点,《王制》中的哪个字正是中国专制政体之下禁止新思想、新学术、新信仰、新艺术的经典的根据?(C)

  A.骂

  B.想

  C诛

  D.哭
 

  5.作者叙述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故事,目的是要说明自己的年纪越大,就越觉得(C)

  A.自由比容忍更重要

  B.容忍与自由变得都很重要

  C.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D.容忍与自由变得都不那么重要
 

  6.在宗教史上,当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后,有人批评他时,他发表了一篇文字,其目的是(D)

  A.作为一种消遣

  B.悼念塞维图斯

  C.表达苦闷的心情

  D.为他自己辩护
 

  7.高尔文之所以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的基本原因是(D)

  A.树立自己的权威

  B,塞维图斯不听命于他

  C.厌恶塞维图斯

  D.深信自己不会错
 

  8.对于“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胡适觉得是(A)

  A.很不容忍的态度

  B.很容忍的态度

  C.很不自由的态度

  D.很自由的态度
 

  9.文中多次所提到的《王制》,其出处是(A)

  A.《礼记》

  B.《易经》

  C.《尚书》

  D.《诗经》
 

湖南师范大学自考报名专业

  二、多项选择题

  1.《容忍与自由》一文中主要事实论据包括(ABC)

  A.作者年少之时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

  B.宗教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

  C.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D.郭沫若改《屈原》剧本中的台词

  E.王若虚改动司马迁《史记》中的原话
 

  2.下列有关胡适的说法正确的是(ABCE)

  A.青年时曾留学美国

  B.宣扬民主、科学的思想

  C.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D.认同封建旧文化观

  E.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3、以下属于胡适著作的有(BCDE)

  A.《管锥编》

  B.《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C.《尝试集》

  D.《中国哲学史大纲》

  E.《白话文学史》
 

  4、在《容忍与自由》一文中,当宗教统治者“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时候,他们往往会(ABCD)

  A.迫害异端

  B.压迫一切思想言论

  C.摧残异已

  D.禁止一切宗教自由

  E.放开言论
 

  5.以下观点,作者所认同的有(ABCD)

  A.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B.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

  D.“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很不容忍的态度

  E.“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可取的态度
 

  三、简答题

  1.结合课文试述《王制》中“诛”的目的是什么?其对社会有什么危害?

  1答:《王制》中“诛”的目的是:利用封建国家专制政体,禁止新思想、新学术、新信仰、新艺术的产生传播,其本质是扼杀自由。

  其对社会的危害有三:一是摧残宗教信仰的自由;二是禁绝艺术创作的自由,“杀”掉许多发明“奇技异器”的科学家;三是摧残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著作出版的自由。

  2.结合原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演绎法来进行论证的?

  答:所谓演绎法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一般说来,在议论文中,凡引进普遍性原理或名家名言的地方,都是运用演绎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的。本文作者在第二层次议论中,提出了“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观点,这一观点可谓普遍性的原理,接着通过塞维图斯的惨史印证这一观点,最后演绎得出“容忍‘异已’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的结论。
 

  四、简析题

  1.阅读胡适《容忍与自由》中的一段文字:

  布尔先生死了十多年了,他这句话我越想越觉得是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我自己也有“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感想。有时我竟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问:

  A.这段话中布尔先生的这句话大致是什么?

  B.这段话中最能简要深刻表现这句话最深层含义的一句话是?

  C.为什么说“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答:

  A.布尔先生的这句话大致是“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B.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C.因为“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只有人们之间相互容忍了,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2.阅读胡适《容忍与自由》中的一段文字:

  我十七岁的时候(1908)曾在《竞业旬报》上发表几条“无鬼丛话”,其中有一条是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的,我说:

  《王制》有之:“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吾独怪夫数千年来之掌治权者,之以济世明道自期者,乃懵然不之注意,惑世诬民之学说得以大行 ,遂举我神州民族投诸极黑暗之世界!……

  这是一个小孩子很不容忍的“卫道”态度。我在那时候已是一个无鬼论者,所以发出那种摧除迷信的狂论,要实行《王制》的“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一条经典!

  问:

  A.在这段话中作者为什么要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

  B.这段话中的证据属于什么类型?

  C.这段话属于何种论证方法?

  答:

  A.因为作者当时青春年少,是一个无神论者,抱着“卫道”态度,所以要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发出摧除迷信的论调。

  B.属于事实论据。

  C.例证法。
 

  一、单项选择题

  1.《论毅力》的作者是( A )

  A.梁启超

  B.胡适

  C.康有为

  D.李大钊
 

  2.近代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是( C )

  A.蔡元培

  B.冰心

  C.梁启超

  D.康有为
 

  3.“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B )

  A.借代

  B.比喻

  C.夸张

  D.层递
 

  4.本文中的“操舟”、“为山”、“平地”、“掘井”之喻通过什么来讲道理( B )

  A.归纳法

  B.类比法

  C.演绎法

  D.反证法
 

  5.文中第三段梁启超在反驳“旁观者”认为别人成功是由于“殆幸运儿”时,其着眼点是( C )

  A.重新立论

  B.反驳论证

  C.反驳论点

  D.反驳论据
 

  6.本文的总论点是( A )

  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B.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C.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D.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
 

  7.本文核心观点是( D )

  A.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

  B.小逆之后必有小顺

  C.人生历程顺境亦居十三四

  D.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8.《论毅力》的文体是( D )

  A.说明文

  B.抒情散文

  C.记叙文

  D.议论文
 

  9.“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 )

  A.对比法

  B.演绎法

  C.归纳法

  D.类比法
 

  10.“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A )

  A.层递

  B.夸张

  C.借代

  D.拟人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梁启超的叙述正确的是( ABCDE )

  A.主办过《时务报》

  B.推动过维新运动

  C.极力提倡小说创作

  D.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E.在中国近代最早用资产阶级史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
 

  2.结合原文进行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 ABCD )

  A.譬诸操舟

  B.譬如为山

  C.譬如平地

  D.譬若掘井

  E.蹇于遭逢
 

  3.结合原文,下列有关论证,属于对比论证的有( CE )

  A.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B.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

  C.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D.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E.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4.结合原文,下列有关论证,属于类比论证法的有( BCDE )

  A.旁观者徒艳羡

  B.掘井之喻

  C.为山之喻

  D.平地之喻

  E.操舟之喻
 

  5.“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中“蹇”的意思是( DE )

  A.遭遇

  B.遭逢

  C.区别

  D.困厄

  E.艰难
 

  三、词语解释题

  1.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莽然:广大众多的样子。

  2.(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要:概括地推究。
 

  3.又常(相间)以迭乘。

  相间:互相穿插。
 

  4.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丧:灰心丧气。
 

  5.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

  猝:突然。
 

  6.(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盘根错节:树木根干枝节回绕交错。比喻事情的繁难复杂。
 

  7.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

  艳羡:非常羡慕。
 

  8.又以为我(蹇)于遭逢。

  蹇:跛足,引申为艰难、困厄。
 

  9.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参伍:交相错杂。
 

  10.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天数,含有规律的意思。
 

  三、简答题

  1.试述本文对比论证的两个层次。

  答:《论毅力》的对比论证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全文贯穿着有毅力和无毅力两种态度、成功与失败两种结果的对比,论证了“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这一总论点。二是通过“志力薄弱之士”、“次强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者”这五个层次的比较,以及操舟“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与坚持到底四个层次进行比较,阐述了毅力至强者方能取得事业最终成功的观点,深化了总论点,这种层次比较论证的方法也是对比法的一种类型。

  2.作者在第三段中是如何从顺境和逆境之间的相互转换来论证毅力重要性的?

  答:首先作者认为小逆之后会转向小顺,大逆之后会转向大顺,而关键是要有毅力去克服困难,批评了旁观者看见人家成功就认为是幸运儿的错误见解,从而得出结论顺、逆、幸、蹇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而决定成败的关键就看是否有毅力。接着作者又以操舟为比喻,说明操舟之人遇到逆境时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一种是遇逆而返,终不达彼岸,对比之下,进一步说明要使逆境转为顺境关键在毅力,有毅力者可使逆境转为顺境。
 

  四、简析题

  1.阅读梁启超《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问:

  A.这段话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B.这段话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C.这段话中的论据属于哪种类型?

  答:

  A.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这一总论点。

  B.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将“止”与“进”进行对比。

  C、引用孔子《论语》中的话,属于理论论据。
 

  2.阅读梁启超《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问:

  A.这段话中列举了哪几类人?

  B.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C.这段话论证了什么道理?

  答:

  A.一共列举了五类人,即“志力薄弱之士”、“志力次强者”、“志力稍强者”、“志力更稍强者”、“志力至强者”。

  B.运用了层递的修辞手法。

  C.说明了只有志力至强者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湖南师范大学自考相关文章
湖南师大自考推荐